2025-07-28
2013年,李威还在百度负责产品开发,偶然在网上看到一段美国人玩平衡车的视频,萌生了创业念头。他与几位朋友凑钱淘来二手电机◆★◆■■,利用业余时间研发单轮平衡车■◆。同年10月,他正式成立飞轮威尔公司,成为国内最早一批平衡车创业者,而且仅用6个月就实现量产,就一度冲进行业前三★★★◆◆◆。2015年,他的团队登上央视《新闻联播》的3分钟报道■★,被视作大学生创业典型■★◆◆。
但这次危机也让李威站在转型的十字路口◆★◆■◆。彼时,共享单车正处在风口,而锂电池政策红利也开始释放■★★◆◆。因此李威和他的团队放弃了平衡车市场■■★★◆■,转向锂电微型电动车这一新兴赛道■★◆◆■,并新创了智能微型电动车这个细分品类■■★◆。
传统E-bike多采用斜杠车架,李威团队则引入仿生学理念◆◆★★■:D系列车架模仿海豚跃起的弧线◆■◆★,白鹭系列以鸟羽为灵感,甚至用斐波那契数列计算车身比例◆◆◆。团队将平衡车的陀螺仪算法与自行车力矩传感结合,实现上坡自动增力★■◆、下坡能量回收■◆★◆★■;车架采用镁合金压铸一体成型,比传统焊接工艺轻30%。
在E-bike这一拥挤赛道中■■★,大鱼智行选择聚焦折叠款。目前大鱼智行占据美国30%的市场份额◆◆★,大鱼智行联合创始人李孝剑表示按照目前整个欧美市场的测算,未来E-bike领域折叠款年流水大概在10亿美金左右★■,未来估值大概100亿★■,而在◆◆★◆“E-bike每一个细分领域往上跨一步,都有几十亿、上百亿的增长,但市场门槛足够高,因为前期需要很强的供应链链条■★,市场的洞察和产品力。”
相比之下,美国市场虽然基数较小,但增长迅猛,年增速超过100%★★,被视为潜力巨大的蓝海。而亚洲市场由于消费习惯差异,消费者更倾向于摩托车电动化,增长相对有限。而大鱼智行这种对市场的清晰划分,帮助了他们将资源集中在最具潜力的区域。
欧洲是大鱼智行最早攻占的市场。德国、荷兰等国家本身拥有浓厚的骑行文化◆◆★,电动自行车作为传统自行车的升级产品,接受度较高■■■◆◆。过去五年来,E-bike在欧洲市场保持着20%-25%的年均增长率,呈现出稳定增长的态势。
目前,大鱼智行的产品线主要分为三大类■◆◆■,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:第一类是微型电单车★★,主要采用12、14和16寸轮径设计★◆◆。这类产品是电动滑板车的升级替代品,轮径更大★◆■■,能够适应更复杂的路况和更远的行驶距离★◆★◆。第二类是城市系列★◆,主打20寸及以上轮径的可折叠车型。这类产品主要针对城市通勤和轻度户外运动场景,兼顾便携性和实用性★■■★■。第三类是山地系列◆★◆◆,包含26、27.5寸轮径的车型★■★★,涵盖宽胎车、雪地车和山地车等,专为更专业的户外运动场景设计。
E-bike的确是过去几年出海赛道中的蓝海,只是现在蓝海正在变红。海外巨头和国内新锐品牌都在跑步入场◆★★■★■,这时候就更考验品牌运营能力和渠道能力。
但销量冠军不等于品牌冠军。当中国制造逐渐摆脱低价标签,如何在海外市场构建真正的品牌溢价,成为新课题■★★◆◆。大鱼智行已经用以产品切开市场★◆◆★■★,未来他们是否能成功本地化,扎根出海市场,我们拭目以待★★◆◆。
在传统电动车巨头林立的赛道里,为了做好产品★■★◆★,大鱼智行选择了一条差异化路径。
早期出海时,大鱼智行的品牌口碑是在代理商圈内形成的,随后扩散至摩托车爱好者和科技爱好者群体★★◆,积累了一批种子用户■◆★★◆★。同时,大鱼智行也积极借助社交媒体和网红带货◆★,例如与美国红人HolmesHobbies◆■◆★◆、越南博主Creative Channel、英国摩托达人LittleHarry等合作◆■◆■★,通过真实的使用场景展示产品性能。
这种★◆◆★◆★“小而美◆■■★★■”的营销方式在初期见效明显■◆,实现了高效传播★■。但未能转化为持续的社媒运营能力★★◆★。相比竞品在Facebook、YouTube的活跃度,大鱼智行的线上声量显得后劲不足。
眼下,欧美E-bike市场仍以每年25%以上的速度增长,E-bike渗透率预计在2028年达到42.6%。对于早已站稳脚跟的大鱼智行来说★■★★,更大的空间才刚刚打开■◆◆。
2014年■★,大鱼智行在深圳成立,最初只是一家专注短途出行的小公司。三年后,它带着折叠E-bike产品首次出海,当年便卖出1.8万台。2018年,大鱼智行成为首个打入Costco渠道的中国E-bike品牌,从此驶入快车道◆◆★◆★。2020年,其年销量突破15万台,成为中国首家出口超10万台的E-bike企业。
这些创新精准切中欧美年轻群体的生活场景。他们蜗居城市小公寓,通勤较短,距离多在5-10公里★■◆■,而可三秒折叠的车身既能塞进地铁储物柜,又能装入汽车后备箱实现“4+2◆■”周末郊游◆◆◆■◆。正是这种对细分需求的深度洞察,让大鱼智行在欧美折叠E-bike市场拿下超50%的份额。
过去几年,这家名为大鱼智行的中国企业★◆★,以每年翻倍的增速,悄然成为全球折叠类E-bike市场的隐形冠军。
2016年◆★,飞轮威尔获得了1000万的第二轮融资■★。有了资金支持,李威开始全力推进新项目★■★★。2017年初,他以■★■■“大鱼”为名,推出了首款智能微型电动车——大鱼D系列折叠E-bike。这款产品登陆淘宝众筹★■★◆■◆,定价1500元,凭借轻便◆◆★★◆■、智能的特点,一个月内斩获1200万销售额★◆,远超预期。
大鱼智行的野心不止于硬件★■■◆。未来★■■★,他们计划将E-bike变为“城市神经末梢的AI节点”■■,通过车载传感器收集路况数据,为骑行者推荐路线,甚至推送沿途景点的人文信息,将E-bike打造成“第一个心疼你的骑行伙伴”。
然而,风光的背后,危机已经悄然逼近。随着小米等巨头入场,平衡车市场迅速陷入价格战。更致命的是,国内政策令平衡车被视作为“玩具■■◆■★◆”,禁止上路行驶。2016年◆★,公司不仅没有新订单,还拖欠了一批供应商的货款,资金链几近断裂★◆。但受益于国家鼓励大学生创业的政策■◆,李威在母校黄河科技学院的支持下,顺利完成第一轮融资,解决了资金链危机。
回顾创业最艰难的时刻◆★,李威坦言:■★■“如果没有死扛■■,抓住机会,或许也就没有今天了★★■■。” 正是这份坚持■■◆,让大鱼智行从濒临破产的平衡车企业,变为在欧洲E-bike市场站稳脚跟的行业头部◆■★。如今看来,当年的“死扛”不仅拯救了企业,更成就了一个中国品牌。
大鱼智行在波兰、美国、英国等地设立运营基地和研发中心,并建立海外仓及售后服务体系◆★■◆◆◆。或者就如李威所说◆★◆★:★■★■■◆“‘出海’一定不是出去走一走,一定是要你去沉下来★◆■◆◆,了解市场、了解用户★■■、了解渠道、了解规则。”真正的全球化并非简单出口产品,而是深度融入当地市场★◆。在数字化营销日益重要的今天★★★★■■,如何平衡线下优势与线上增长,似乎将成为大鱼智行下一步的关键课题★◆◆。
所以基于电动自行车的中短途续航特点◆◆★■■◆,大鱼智行将通勤与休闲娱乐作为主要应用场景。采用“小轮轻车身”设计,既能在旅途中轻松携带★★,又克服了滑板车无路权的缺陷■■,实现了安全稳定的通勤体验◆◆◆★★。
突破市场的背后不少得资本助力。2024年,大鱼智行就完成1亿元A轮融资■■★◆★■,投资方为中金资本旗下中金汇融。这笔钱被精准投向三个领域:波兰研发中心扩建、美国海外仓建设,以及智能系统的开发。
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,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,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,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■◆◆★◆■。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★★★■◆。
同年,李威决定将目光投向海外市场■★。欧美消费者对环保出行工具的需求旺盛,而折叠E-bike恰好契合他们的生活方式。大鱼D系列迅速打开欧美市场,年出货量达到1★■★◆◆.8万台■★◆★■。
目前★★,大鱼智行占据欧美市场50%以上的份额,年出货量50余万台,累计服务全球60多个国家超150万用户◆★■,目前已成为欧美商超E-bike最大供货商。按照600美元的均价来计算,大鱼智行的年销售额超20亿元■★■■■■。
以Instagram为例,过去90天内,其官方账号粉丝数下降9.5%,互动率不足0.01%。帖文多为新品发布或性能介绍■■,内容形式以图片和Reels为主◆■■◆★,缺乏持续性的用户互动策划。分析其内容策略,Reels短视频虽占比过半,但缺乏连贯主题;话题标签虽多(如#dyufam、#foldableebike),却未形成传播合力。
与传统E-bike品牌依赖专卖店或线上销售不同,大鱼智行的销售渠道另辟蹊径,选择聚焦线下渠道■◆■■◆,将产品打入大型商超。李孝剑坦言:■★■■★“如果说我做门店,可能需要花费很大的精力,谈个几年做个几百家,也不过如此★◆;但如果把它当做消费类电子产品去打,搞定一家商超,就可以覆盖几百家门店◆★。■■”
对于大鱼智行来说,线下渠道是福也是隐患,它会占有一定的利润,过度依赖线下渠道也会容易丧失品牌力■■★■★,可能沦为渠道的供货商。另外,在E-bike越来越卷的当下◆■★■■,盈利能力才是谁笑到最后的关键。
大鱼智行的故事似乎印证:在红海市场中,细分赛道的精准切入往往比正面厮杀更有效。从濒临破产到占据欧美折叠E-bike一半的市场■■★■★◆,其成功源于团队一次次的“死扛”、对场景痛点的极致解决和营销渠道创新■★。
2020年◆◆,新冠疫情爆发,全球出行方式发生巨大变化■◆★◆★,欧美消费者更加青睐个人代步工具。因此,大鱼智行的海外订单暴增400%,年销量突破25万台■◆★■◆■。如今,这个数字已接近50万台,大鱼智行成为欧洲折叠E-bike市场的头部品牌。
大鱼智行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们对欧美市场的精准定位◆★◆★。经过深入调研发现欧美用户对E-bike的需求不仅限于日常通勤■◆★◆■■,还包括休闲娱乐。欧美国家有着成熟的户外运动文化,自行车运动一直备受欢迎。但对于普通用户来说★■◆,专业自行车运动对体力和技术要求较高★◆,而轻巧的电动自行车则能完美满足这一需求。
这种“借力”策略让大鱼智行成为首家入驻Costco的中国E-bike品牌,并迅速打开美国市场★■★■■。在欧洲,家乐福、欧尚等主流商超也陆续上架其产品。商超渠道不仅提升了品牌曝光度■★,还通过线验强化了消费者信任。目前,大鱼智行约9成的营收仍来自线下,反映出商超渠道的核心地位◆◆■。
深圳的工厂里,流水线上的工人正熟练地组装着一台台折叠电助力自行车。这些车身轻巧、配色鲜明的E-bike,很快将被装箱运往欧美,出现在Costco的货架上■■◆◆◆★,或是直接送到海外消费者的家门口。
然而■★◆,在数字化时代■◆■★★,社媒营销是品牌出海的标配。但似乎过于聚焦线下渠道,大鱼智行在社媒营销表现并不理想。
大鱼智行在海外市场的崛起并非偶然。尽管E-bike行业竞争激烈■■■◆★■,但大鱼智行通过差异化定位和独特的营销打法,成功在欧美市场站稳脚跟,甚至成为折叠款领域的头部品牌★◆■■★◆。
关键词: